0x00 前言
Linux 支持多种文件系统格式(如 ext2
、ext3
、reiserfs
、FAT
、NTFS
、iso9660
等),不同的磁盘分区或其它存储设备都有不同的文件系统格式,然而这些文件系统都可以 mount
到某个目录下,使开发者看到一个统一的目录树,各种文件系统上的目录和文件,读写操作用起来也都是一样的。Linux 内核在各种不同的文件系统格式之上做了一个抽象层,使得文件、目录、读写访问等概念成为抽象层的概念,因此各种文件系统看起来用起来都一样,这个抽象层称为虚拟文件系统(VFS,Virtual Filesystem)
目录树
mount
linux 目录是以根目录 /
为起点的树状结构(目录树),在访问磁盘分区之前需要先将磁盘分区挂载(mount)到这棵树上。可以挂载设备的目录称为挂载点,通过 mount
命令可以将 /dev/sda1
挂载到 /
根目录下,/dev/sda2
挂载到 /home
目录下,/dev/sda3
挂载到 /boot
目录下。注意不是所有目录都适合作为挂载点使用的,比如根目录下的 /etc
、/bin
、/dev
、/lib
、/sbin
,这些目录都不能作为挂载点使用,需要和 /
根目录放在同一个分区中
mount /dev/sda1 /
mount /dev/sda2 /home
mount /dev/sda3 /boot
通过反向追踪来判断某个文件在哪个 partition 下,如查询 /home/vbird/test
这个文件在哪个 partition 时,由 test
–>vbird
–>home
–>/
, 看哪个进入点先被查到那就是使用的进入点了,所以 test
使用的是 /home
这个进入点而不是 /
Linux 亦支持将同一个分区挂载到不同的目录下面:
mount /dev/vdb /formount/
mount /dev/vdb /data/
mount /dev/vdb /data/test
详情如下:
[root@VM-X-X-tencentos X]# lsblk -f
NAME FSTYPE FSVER LABEL UUID FSAVAIL FSUSE% MOUNTPOINTS
vda
└─vda1 ext4 1.0 7d369bd4-a580-43e2-a67c-ca6d44f82c7b 85G 9% /
vdb ext4 1.0 5ab378b4-f1c3-48ce-9cf1-dff36890668e 46.1G 1% /formount
/data/test
/data
[root@VM-119-175-tencentos pandaychen]# ls /formount/
build docker home lost+found test subdir
[root@VM-119-175-tencentos pandaychen]# ls /data/
build docker home lost+found test subdir
[root@VM-119-175-tencentos pandaychen]# ls /data/test/
build docker home lost+found test subdir
如果还有另外一块磁盘 vdc,那么格式化后完全可以挂载在 /data/test/vdc
这个路径下面。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从 dentry
视角来看,在 ./subdir/a_file
如何知道其挂载到那个分区?后面会讨论这个问题,目前有三种可能(最简单的办法 pwd
,但这不是 dentry
视角):
/formount/subdir/a_file
/data/subdir/a_file
/data/test/subdir/a_file
基础结构
inode
:与磁盘上真实文件的一对一映射,inode号是唯一的,表示不同的文件,在Linux内部访问文件都是通过inode号来进行的,所谓文件名仅仅是给用户容易使用的super_block
:文件系统的控制块,有整个文件系统信息,一个文件系统所有的inode
都要连接到超级块上-
dentry
:VFS中负责维护目录树的数据结构就是dentry
,通过把inode
绑定到dentry
来实现目录树的访问和管理。Linux中一个路径字符串,在内核中会被解析为一组路径节点object,dentry
就是路径中的一个节点。dentry
被用来索引和访问inode
,每个dentry
对应一个inode
,通过dentry
可以找到并操作其所对应的inode
。与inode
和super block
不同,dentry
在磁盘中并没有实体储存,dentry
链表都是在运行时通过解析path
字符串构造出来的。此外,多个dentry
可以指向同一个inode
(符号链接) dentry cache
:通过一个path
查找对应的dentry
,如果每次都从磁盘中去获取的话会比较耗资源,所以内核提供了一个 LRU 缓存用于加速查找,比如查找/usr/bin/java
这个文件的目录项的时候,先需要找到/
的目录项,然后/bin
,依次类推直到找到path
的结尾,这样中间的查找过程中涉及到的目录项dentry
就会被缓存起来,方便下次查找file
:文件除了dentry
和inode
描述信息外,还需要有如读写位置等上下文操作信息,每个进程必须各自保存自己的读写上下文,因为同一个文件可以同时被多个进程读写,如果放在dentry
和inode
这种公共位置,会暴露给其它进程。所以一个file
结构体代表一个物理文件的上下文,不同的进程,甚至同一个进程可以多次打开一个文件,因此具有多个file struct
1、文件路径的本质
对于路径/dir1/dir2/file3
,包含了4
个文件,其中/
、dir1/
、dir2/
为目录(本质上也是文件,专门存储子目录或文件的信息,而不是存储最终的用户数据),file3
可能为目录,也可能为普通文件。以ext2
文件系统为例,存于硬盘时,每个目录和普通文件,都对应一个ext2_dir_entry_2
和ext2_inode
结构,当加载到内存时,每个文件又会对应一个dentry(包含文件名)和inode(包含文件内容的位置信息)结构。同一个文件的信息,使用两种结构描述,是因为同一个文件inode,可能会有多个文件名(比如链接文件)
2、dentry
与 inode
关系
举例来说,对于/dir1/dir2/x3
路径中的dir2
目录,为何可以通过/dir1/dir2
找到它?因为dir2
的dentry,包含在dir1
的文件内容中
/
|── file1
|── dir1
├── dir2
├── dir3
└── file3
└── file2
上面的目录对应如下关系:
3、process 与 vfs主要结构的关系
内核数据结构(基础)
先介绍 VFS 的四个基础结构在内核中的定义
- 超级块(super block)
- 索引节点(inode)
- 目录项(dentry)
- 文件对象(file)
1、struct super_block
:代表了整个文件系统,是文件系统的控制块,有整个文件系统信息,一个文件系统所有的 inode 都要连接到超级块上(为了便于理解,就认为一个分区就是一个 super block),实际上假设有一个 100GB
的硬盘,并将其划分为两个 50GB
的分区:/dev/sda1
和 /dev/sda2
。每个分区都可以单独格式化为不同的文件系统(如 /dev/sda1
使用 ext4
,/dev/sda2
使用 NTFS
),对于每个格式化后的分区,操作系统都会在其内部创建一个或多个 super block 来管理该文件系统的所有操作
数据结构 定义,列举几个重要成员:
//struct super_block 表示一个文件系统的超级块,包含该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如文件系统的类型、挂载信息等。VFS 通过超级块来访问和管理文件系统的整体状态
struct super_block {
struct file_system_type *s_type; // 文件系统类型
struct dentry *s_root;
struct block_device *s_bdev; /* can go away once we use an accessor for @s_bdev_file */
}
s_type
:标识当前超级快对应的文件系统类型,也就是当前这个文件系统属于哪个类型?(例如ext2
还是fat32
)s_bdev
:指向文件系统被安装的块设备s_root
:指向该具体文件系统安装目录的目录项(参考下图)
文件系统类型结构为 struct file_system_type
,每个文件系统都要实现一套自己的文件操作函数,这些函数定义在 struct file_operations
和 struct inode_operations
结构体中。例如 read
和 write
函数会在不同的文件系统中有不同的实现,每种文件系统类型通过 struct file_system_type
来注册到 VFS
struct file_system_type {
char *name; // 文件系统名称
int (*mount) (struct super_block *, const char *, int, void *); // 挂载操作
// 其他字段...
};
2、struct inode
:代表文件的 元数据,包含文件的属性,如文件的大小、权限、所有者、文件类型、设备标识符,用户标识符,用户组标识符,文件模式,扩展属性,文件读取 /
修改的时间戳,链接数量,指向存储该内容的磁盘区块的指针,文件分类等。VFS 通过 inode 来定位文件,并执行相应的文件操作。每个文件系统都会定义一个自己的 inode 结构,都会通过 VFS 接口来进行交互
inode 有两种:一种是 VFS 的 inode,一种是具体文件系统的 inode。前者在内存中,后者在磁盘中。所以每次其实是将磁盘中的 inode 调进填充内存中的 inode,这样才算使用了磁盘文件 inode。inode 号是唯一的,表示不同的文件。Linux 内核定位文件都是依靠 inode 号进行,当 open
一个文件时,首先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 filename
对应的 inode 号,然后通过 inode 号获取 inode 信息,最后由 inode 定位到文件数据所在的 block 后,就可以处理文件数据
inode 和文件的关系是当创建一个文件的时候,就给文件分配了一个 inode。一个 inode 只对应一个实际文件,一个文件也会只有一个 inode,inodes 最大数量就是文件的最大数量,Linux可通过df -i
查询inode使用情况
struct inode {
umode_t i_mode; // 文件的类型和权限
unsigned long i_ino; // 文件的 inode 号(在文件系统中的偏移)
struct super_block *i_sb; // 指向文件系统超级块的指针
unsigned long i_size; // 文件大小
/* Stat data, not accessed from path walking */
//unsigned long i_ino;
union {
struct list_head i_dentry;
struct rcu_head i_rcu;
};
}
i_sb
:inode 所属文件系统的超级块指针i_ino
:索引节点号,每个 inode 都是唯一的i_dentry
:指向目录项链表指针,注意一个inodes
可以对应多个dentry
,因为一个实际的文件可能被链接到其他的文件,那么就会有另一个dentry
,这个链表就是将所有的与本inode
有关的dentry
都link到一起
3、struct dentry
:目录项是描述文件的逻辑属性,只存在于内存中,并没有实际对应的磁盘上的描述,更确切的说是存在于内存的目录项缓存,为了提高查找性能而设计。文件或目录(本质也是文件)都对应于dentry
,即属于目录项,所有的目录项在一起构成一颗目录树(dentry tree)。例如open
一个文件 /home/xxx/yyy
,那么/
、home
、xxx
、yyy
都是一个dentry
,VFS 在查找的时候,根据一层一层的dentry
定位到对应的每个目录项的 inode,那么沿着目录项进行操作就可以找到最终的文件
一个有效的 dentry
结构必定有一个 inode
结构,这是因为一个目录项要么代表着一个文件,要么代表着一个目录,而目录实际上也是文件。所以,只要 dentry
结构是有效的,则其指针 d_inode
必定指向一个 inode
结构。那么问题来了,dentry的意义是什么?
struct dentry {
/* RCU lookup touched fields */
unsigned int d_flags; /* protected by d_lock */
seqcount_t d_seq; /* per dentry seqlock */
struct hlist_bl_node d_hash; /* lookup hash list */
struct dentry *d_parent; /* parent directory */
struct qstr d_name;
struct inode *d_inode; /* Where the name belongs to - NULL is
* negative */
unsigned char d_iname[DNAME_INLINE_LEN]; /* small names */
/* Ref lookup also touches following */
unsigned int d_count; /* protected by d_lock */
spinlock_t d_lock; /* per dentry lock */
const struct dentry_operations *d_op;
struct super_block *d_sb; /* The root of the dentry tree */
unsigned long d_time; /* used by d_revalidate */
void *d_fsdata; /* fs-specific data */
struct list_head d_lru; /* LRU list */
/*
* d_child and d_rcu can share memory
*/
union {
struct list_head d_child; /* child of parent list */
struct rcu_head d_rcu;
} d_u;
struct list_head d_subdirs; /* our children */
struct list_head d_alias; /* inode alias list */
};
d_name
:dentry名称(相对,见图)d_parent
:指向父目录的dentry
结构d_inode
:与该dentry关联的 inoded_iname
:存放短的文件名(和d_name
的区别),为了节省内存用d_sb
:该目录项所属的文件系统的超级块(注意:与dentry->d_sb
与dentry->d_inode->i_sb
都是指向同一个super_block
)d_subdirs
:本目录的所有孩子目录链表头
4、file
:文件结构体代表一个打开的文件,系统中的每个打开的文件在内核空间都有一个关联的 struct file
,它由内核在打开文件时创建,并传递给在文件上进行操作的任何函数。在文件的所有实例都关闭后,内核负责释放此数据结构。注意文件对象描述的是进程已经打开的文件,因为一个文件可以被多个进程打开,所以一个文件可以存在多个文件对象,但是由于文件是唯一的,那么 inode 就是唯一的,dentry也是确定的(针对一个指定路径的文件)
需要关注 struct file
的这几个重要成员:
f_inode
:f_list
:所有的打开的文件形成的链表!注意一个文件系统所有的打开的文件都通过这个链接到 super_block 中的 s_files 链表中!f_path.dentry
:类型为struct dentry *
,与该文件相关的dentry
f_path.mnt
:类型为struct vfsmount *
,该文件在这个文件系统中的挂载点(参考下面的mnt图)f_path
:通过f_path
可以定位到该file
在文件系统中的唯一绝对路径f_flags
、f_mode
和f_pos
:代表进程当前操作这个文件的控制信息(因为对于一个文件,可以被多个进程同时打开,对于每个进程来说,操作该文件是异步的)f_count
:引用计数,当进程关闭某一个文件描述符fd时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关闭文件,仅仅是将f_count
计数减一,当f_count=0
时候,才会真的去关闭它(dup
,fork
等多进程的场景)f_op
:涉及到所有的文件的操作结构,例如用户使用read
函数,最终都会调用file_operations
中的读操作,而file_operations
结构体是区分不同的文件系统的
记住file->f_path->mnt
这个成员,它指向的是mount树中节点struct mount
的struct vfsmount
成员,可以通过内核特殊的container_of
宏获取到外层mount树节点的指针地址
开发场景:
- 如何获取当前进程对应的运行二进制的绝对路径?
- 如何获取当前进程打开的文件的路径?
/*
* f_{lock,count,pos_lock} members can be highly contended and share
* the same cacheline. f_{lock,mode} are very frequently used together
* and so share the same cacheline as well. The read-mostly
* f_{path,inode,op} are kept on a separate cacheline.
*/
struct file {
union {
struct llist_node f_llist;
struct rcu_head f_rcuhead;
unsigned int f_iocb_flags;
};
/*
* Protects f_ep, f_flags.
* Must not be taken from IRQ context.
*/
spinlock_t f_lock;
fmode_t f_mode;
atomic_long_t f_count;
struct mutex f_pos_lock;
loff_t f_pos;
unsigned int f_flags;
struct fown_struct f_owner;
const struct cred *f_cred;
struct file_ra_state f_ra;
struct path f_path;
struct inode *f_inode; /* cached value */
const struct file_operations *f_op;
u64 f_version;
#ifdef CONFIG_SECURITY
void *f_security;
#endif
/* needed for tty driver, and maybe others */
void *private_data;
#ifdef CONFIG_EPOLL
/* Used by fs/eventpoll.c to link all the hooks to this file */
struct hlist_head *f_ep;
#endif /* #ifdef CONFIG_EPOLL */
struct address_space *f_mapping;
errseq_t f_wb_err;
errseq_t f_sb_err; /* for syncfs */
} __randomize_layout
__attribute__((aligned(4))); /* lest something weird decides that 2 is OK */
其他数据结构
1、path
,成员 dentry
对应于图中指向 dentry 树节点,成员 vfsmount
表示挂载的分区信息等,path
成员非常重要:
struct vfsmount *mnt
:该path
指向哪个挂载点(重要)struct dentry *dentry
:该path
指向哪个dentry
结构(dentry 树上的某个子节点)
为什么说 struct path
结构很重要呢?内核里用来表达路径的结构体 path
,本质就是 vfsmount
+ dentry
,这二者才能唯一确定文件的绝对路径,解释如下:
对于唯一的绝对路径,只依靠 dentry
是不行的,还需要 vfsmount
才能可靠地获取到,目录项 dentry
只能够获取向上直至承载它的文件系统根的全路径,如 /home
目录上挂了一个盘 /dev/sda1
,那 /home/dir1/dir2
这个文件通过 dentry
指针(如指向dir2
的dentry
结构)最多只能获取到 /dir1/dir2
这一部分,它无法知道外层mount到哪里了,比如这里 /home
的部分,如果同一个盘再挂出第二个目录例如 /data
,那么完全相同的 dentry
就可以通过 /home/dir1/dir2
和 /data/dir1/dir2
两个挂载点来访问,即它们对应同一个 dentry
但对应不同的 vfsmount
,vfsmount
的作用就是指定具体的挂载点,所以内核里用来表达路径的结构体 path
就是 vfsmount
加上 dentry
struct path {
struct vfsmount *mnt; /* 指向这个文件系统的根的dentry */
struct dentry *dentry; /* 指向这个文件系统的超级块对象 */
int mnt_flags; /* 此文件系统的挂载标志 */
} __randomize_layout;
2、mount
结构:struct mount
代表着一个mount实例(一次真正挂载对应一个mount实例),其中struct vfsmount
定义的mnt
成员是它最核心的部分(旧版本mount
和vfsmount
的成员都在vfsmount
里,现在内核将vfsmount
改作mount
结构体,并将mount
中mnt_root
, mnt_sb
, mnt_flags
成员移到vfsmount
结构体中)
- 上文已说,
mount
结构包含了struct vfsmount mnt
成员 - 为了实现Linux系统的多挂载点机制,系统中所有的
mount
也仿造Linux目录树构建了一颗mount tree,用来管理mount依赖等 - 重要!由于一个文件系统可以挂装载到不同的挂载点,所以文件系统树的一个位置要由
<mount, dentry>
二元组(或者说<vfsmount, dentry>
)来确定,还是参考本文开头列举的例子 - 特别注意:
mnt_mountpoint
和mnt.mnt_root
这两个成员的区别?二者都是struct dentry *
指针
/formount --> /dev/vdb
/data --> /dev/vdb
/data/test --> /dev/vdb
struct mount {
struct hlist_node mnt_hash; /* 用于链接到全局已挂载文件系统的链表 */
struct mount *mnt_parent; /* 指向此文件系统的挂载点所属的文件系统,即父文件系统 */
struct dentry *mnt_mountpoint; /* 指向此文件系统的挂载点的dentry */
struct vfsmount mnt; /* 指向此文件系统的vfsmount实例 */
union {
struct rcu_head mnt_rcu;
struct llist_node mnt_llist;
};
//......
#ifdef CONFIG_SMP
struct mnt_pcp __percpu *mnt_pcp;
#else
int mnt_count;
int mnt_writers;
#endif
struct list_head mnt_mounts; /* list of children, anchored here */
struct list_head mnt_child; /* and going through their mnt_child */
struct list_head mnt_instance; /* mount instance on sb->s_mounts */
const char *mnt_devname; /* Name of device e.g. /dev/dsk/hda1 */
struct list_head mnt_list;
struct list_head mnt_expire; /* link in fs-specific expiry list */
struct list_head mnt_share; /* circular list of shared mounts */
struct list_head mnt_slave_list;/* list of slave mounts */
struct list_head mnt_slave; /* slave list entry */
struct mount *mnt_master; /* slave is on master->mnt_slave_list */
struct mnt_namespace *mnt_ns; /* containing namespace */
struct mountpoint *mnt_mp; /* where is it mounted */
union {
struct hlist_node mnt_mp_list; /* list mounts with the same mountpoint */
struct hlist_node mnt_umount;
};
struct list_head mnt_umounting; /* list entry for umount propagation */
#ifdef CONFIG_FSNOTIFY
struct fsnotify_mark_connector __rcu *mnt_fsnotify_marks;
__u32 mnt_fsnotify_mask;
#endif
int mnt_id; /* mount identifier */
int mnt_group_id; /* peer group identifier */
int mnt_expiry_mark; /* true if marked for expiry */
struct hlist_head mnt_pins;
struct hlist_head mnt_stuck_children;
} __randomize_layout;
举例来说,
3、vfsmount
结构:新版本vfsmount
的成员大部分都移动到mount
结构中了
struct vfsmount {
struct dentry *mnt_root; /* root of the mounted tree */
struct super_block *mnt_sb; /* pointer to superblock */
int mnt_flags;
};
vfsmount
结构描述的是一个独立文件系统的挂载信息,每个不同挂载点对应一个独立的vfsmount
结构,属于同一文件系统的所有目录和文件隶属于同一个vfsmount
,该vfsmount
结构对应于该文件系统顶层目录,即挂载目录
举个例子,运行mount /dev/sdb1 /media/dir1
后,挂载点为/media/dir1
,对于dir1
这个目录,其产生新的vfsmount
,独立于根文件系统挂载点/
所在的vfsmount
,对于挂载点/media/dir1
而言,其vfsmount->mnt_root->f_dentry->d_name.name = '/'
,而vfsmount->mnt_mountpoint->f_dentry->d_name.name = 'dir1'
,这对于/media/dir1
下的所有目录和文件而言,都是如此(为了方便举例,这里就借用mount
结构了),所以,在/media/dir1
下的所有目录和文件而言,通过dentry树进行向上遍历,只能看到vfsmount->mnt_root->f_dentry->d_name.name = '/'
这里,如果要获取完整的绝对路径,就需要继续沿着vfsmount->mnt_mountpoint->f_dentry
向上遍历,这样才能获取绝对路径
- 所有的
vfsmount
挂载点通过mnt_list
双链表挂载于mnt_namespace->list
链表中,该mnt
命名空间可以通过任意进程获得 - 子
vfsmount
挂载点结构通过mnt_mounts
挂载于父vfsmount
的mnt_child
链表中,并且mnt_parent
直接指向父亲fs的vfsmount
结构,从而形成树层次结构 vfsmount
的super_block->statfs
函数可以获得该文件系统中空间的使用情况
4、fs_struct
结构,用来表示对于进程本身信息的描述
struct fs_struct {
int users;
spinlock_t lock;
seqcount_spinlock_t seq;
int umask; //打开文件时候默认的文件访问权限
int in_exec;
struct path root, pwd;
} __randomize_layout;
root
:进程的根目录pwd
:进程当前的执行目录
注意,实际运行时,root
,pwd
目录不一定都在同一个文件系统中。例如进程的根目录通常是安装于/
节点上的ext
文件系统,而当前工作目录可能是安装于/etc
的一个文件系统
5、files_struct
结构:用户打开文件表,对于一个进程 (用户) 来说,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文件,所以需要一个结构来管理所有的 files
/*
* Open file table structure
*/
struct files_struct {
/*
* read mostly part
*/
atomic_t count;
bool resize_in_progress;
wait_queue_head_t resize_wait;
struct fdtable __rcu *fdt;
struct fdtable fdtab;
/*
* written part on a separate cache line in SMP
*/
spinlock_t file_lock ____cacheline_aligned_in_smp;
unsigned int next_fd;
unsigned long close_on_exec_init[1];
unsigned long open_fds_init[1];
unsigned long full_fds_bits_init[1];
struct file __rcu * fd_array[NR_OPEN_DEFAULT];
};
fd_array
:已打开文件对象指针的初始化数组
vfs 相关 API
文件系统相关的一些对象,和对应的数据结构:
- 文件对象:
file
- 挂载文件系统:
vfsmount
:挂载点super_block
:文件系统
- 文件系统操作:
super_operations
- 文件或者目录:
dentry
- 文件或者目录操作:
file_operations
:文件操作inode_operaions
:inode 操作address_space_operations
:数据和 page cache 操作
设计dentry的意义
dentry是目录项缓存,是一个存放在内存里的缩略版的磁盘文件系统目录树结构,思考几个问题:
- 由于文件系统内的文件可能非常庞大,目录树结构可能很深,该树状结构中,可能存在几千万、几亿的文件,如何快速的定位到某个路径
/a/b/c
(不可能按照inode一层层定位下去) - Linux提供了page cache页高速缓存,很多文件的内容已经缓存在内存里,如果没有dentry,文件名无法快速地关联到inode,即使文件的内容已经缓存在页高速缓存,但是每一次不得不重复地从磁盘上找出来文件名到VFS inode的关联
- 需要将文件系统所有文件名到VFS inode的关联都纪录下来,但是这么做并不现实,首先并不是所有磁盘文件的inode都会纪录在内存中,其次磁盘文件数字可能非常庞大,无法简单地建立这种关联,耗尽所有的内存也做不到将文件树结构照搬进内存
所以,dentry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建立文件名filename(struct qstr d_name)到inode(struct inode *d_inode)的mapping关系,加速文件操作(基于路径)时的搜索速度,这里再列举下dentry的核心定义:
struct dentry {
// ...
struct hlist_bl_node d_hash; /* lookup hash list */
struct dentry *d_parent; /* parent directory */
struct qstr d_name;
struct inode *d_inode; /* Where the name belongs to - NULL is
* negative */
unsigned char d_iname[DNAME_INLINE_LEN]; /* small names */
struct super_block *d_sb; /* The root of the dentry tree */
struct list_head d_lru; /* LRU list */
struct list_head d_child; /* child of parent list */
struct list_head d_subdirs; /* our children */
// ...
};
#ifdef __LITTLE_ENDIAN
#define HASH_LEN_DECLARE u32 hash; u32 len;
#else
#define HASH_LEN_DECLARE u32 len; u32 hash;
#endif
struct qstr { //quick string
union {
struct {
HASH_LEN_DECLARE; //注意此结构体中有hash,还有一个len变量隐藏在struct HASH_LEN_DECLARE中
};
u64 hash_len;
};
const unsigned char *name; //qstr中的name只存放路径的最后一个分量,即basename,/usr/bin/vim 只会存放vim这个名字
};
由于每个dentry的父目录是唯一的,所以dentry 有成员变量d_parent
,也就是说根据dentry很容易找到其父目录。但是dentry也会有子目录对应的dentry,所以提供了d_subdirs
即链表成员,所有子目录对应的dentry都会挂在该链表上。根据d_subdirs
已经可以查找某个目录是否在内存的dentry cache中,由于用链表查找性能不佳,所以内核提供了hash表即dentry_hastable
,d_hash
会放置到hash表某个头节点所在的链表
既然是hash表,那么key的取值就很关键,要尽可能避免冲突(当然不能根据目录的basename
来hash,重复概率过高),因此计算某个指定dentry的hash value的时候,将父dentry的地址也放入了hash计算因子,即一个dentry的hash值,取决于两个值:父dentry的地址和该dentry路径的basename,参考d_hash
函数:
static inline struct hlist_bl_head *d_hash(const struct dentry *parent,
unsigned int hash)
{
hash += (unsigned long) parent / L1_CACHE_BYTES;
return dentry_hashtable + hash_32(hash, d_hash_shift);
}
小结一下:
- 内核中有一个哈希表
dentry_hashtable
,是一个list_head
的指针数组。一旦在内存中建立起一个目录节点的dentry 结构,该dentry结构就通过其d_hash
域链入哈希表中的某个队列中;内核中还有一个队列dentry_unused
,凡是已经没有用户(count
域为0
)使用的dentry结构就通过其d_lru
域挂入这个队列 struct qstr
中字段hash的意义:如果一个目录book,但是每一次都要计算该basename
的hash值,就会每次查找不得不计算一次book的hash,这样会降低效率,因此采用空间换时间,计算一次后保存,提高查询效率- 某个目录对应的dentry不在cache中?一开始可能某个目录对应的dentry根本就不在内存中,因此内核提供了
d_lookup
函数,以父dentry和struct qstr
类型的name
为依据,来查找内存中是否已经有了对应的dentry,当然如果没有,就需要分配一个dentry(d_alloc
函数负责分配dentry结构体,初始化相应的变量,建立与父dentry的关系)
0x0 Mnt Namespace 详解
本小节引用自 Mnt Namespace 详解 一文
Linux 文件系统,是由多种设备、多种文件系统组成的一个混合的树形结构。本小节尝试从简单到复杂介绍树形结构构造:
- 单独的块设备
- 多个块设备
- 多个命名空间的层次化
单独的块设备
对一个块设备来说要想构造文件系统树形结构(目录树),最重要的两个全局因素是:
- 块设备(
block_device
) - 文件系统(
file_system_type
)
- 内核使用数据结构
struct super_block
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用来标识一个块设备。确定了super_block
以后,就可使用文件系统提供的方法来解析块设备的内容,形成一个块设备内部的树形结构(即目录、文件的层次结构) - 内核使用
struct inode
结构来标识块设备内部的一个文件夹或者文件,struct inode
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员是->i_ino
,这个记录了 inode 在块设备中的偏移 - 内核为了辅助
struct inode
的使用设计了struct dentry
结构(即 dentry cache),通常情况下一个struct dentry
对应一个struct inode
,也有少数情况下多个struct dentry
对应一个struct inode
(如硬链接)。struct dentry
中缓存了更多的文件信息,类如文件名、层次结构,成员->d_parent
指向同一块设备内的父节点struct dentry
,成员->d_subdirs
链接了所有的子节点struct dentry
单独块设备的主要成员的联系如图:
多个块设备(重点)
Linux 使用父子树的形式来构造,父设备树中的一个文件夹 struct dentry
可以充当子设备树的挂载点 mountpoint(满足要求),比如上面的例子,可以将 /dev/vdb
设备挂载到不同的目录,如 /data/test
、/formount
等,下面引入若干概念:
1、mount
(包含成员 vfsmount
),内核定义了一个 struct mount
结构来负责对一个设备内子树的引用(对于每个装载的文件系统,都对应于一个vfsmount
结构的实例),这里再回顾下struct vfsmount
的三个成员:
mnt_root
:类型为struct dentry *
,文件系统本身的相对根目录所对应的dentry
保存在mnt_root
中mnt_sb
:类型为struct super_block *
,mnt_sb
指针建立了与相关的超级块之间的关联(对每个装载的文件系统而言,都有且只有一个超级块实例)mnt_flags
:在nmt_flags
可以设置各种独立于文件系统的标志,参考
2、mount tree:内核引入树形结构来关联 mount 关系(思考下前文,一个合法的子目录可以成为任意一个块设备的挂载点),struct mount
结构之间也构成了树形结构(问题:mount tree 构造的原则是什么?)
mnt_parent
:指向其父节点(表示当前挂载点的父挂载点),通过跟踪每个挂载点的父挂载点,内核可以确保文件系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挂载和卸载,从而避免出现不一致的状态。在 unmount 一个文件系统之前,内核需要检查是否有其他挂载点依赖于它,确保只有在没有子挂载点的情况下才能卸载该文件系统,防止数据丢失或不一致
/ (rootfs)
├── /mnt (ext4) #/mnt 的 mnt_parent 指向 /(rootfs)
│ └── /mnt/sub (vfat) #/mnt/sub 的 mnt_parent 指向 / mnt
| └── /mnt/sub1/file1 # 继承 ext4 文件结构
└── /proc (procfs)
1、上图的挂载点
如上图,可以看到通过一个 struct mount
结构负责引用一颗 ** 子设备树 ,把这颗子设备树挂载到父设备树的其中一个 dentry
节点上;如果 dentry
成为了挂载点 mountpoint
,会给其标识成 DCACHE_MOUNTED
。 在查找路径的时候同样会判断 dentry
的 DCACHE_MOUNTED
标志,一旦置位就变成了 mountpoint
,挂载点目录下原有的内容就不能访问了,转而访问子设备树根节点下的内容 **
3、path
:因为 Linux 提供的灵活的挂载规则,所以如果要标识一个路径 struct path
的话需要两个元素:vfsmount
和 dentry
特别要注意 struct path
->struct vfsmount *mnt
->struct dentry *mnt_mountpoint
,计算绝对路径要用到,指向了挂载点的 dentry
从上图,可以看到两个路径 struct path
最后引用到了同一 inode
,但是路径 path
是不一样的,因为 path
指向的 vfsmount
是不一样的(很少的说明的本文开头列举的例子)
4、chroot
:Linux 支持每个进程拥有不同的根目录,使用 chroot()
系统调用可以把当前进程的根目录设置为整棵文件系统树中的任何 path
上图,current->fs->root
就是 task_struct
中的成员指向:
//file:include/linux/sched.h
struct task_struct {
//2.6 进程文件系统信息(当前目录等)
struct fs_struct *fs;
}
mount 理解(两个规则)
mount 的过程就是把设备的文件系统加入到 vfs 框架中,以 mount -t fstpye devname pathname
命令来进行挂载子设备的操作为例:
1、规则一,一个设备可以被挂载多次(本文开头的例子),如下图可以看到同一个子设备树,同时被两个 struct mount
结构所引用,被挂载到父设备树的两处不同的 dentry
处。特别说明 ** 虽然子设备树被挂载两次并且通过两处路径都能访问,但子设备的 dentry
和 inode
只保持一份 **
2、规则二,一个挂载点可以挂载多个设备,即可以对父设备树的同一个文件夹 dentry
进行多次挂载,最后路径查找时生效的是最后一次挂载的子设备树
多名空间的层次化(mnt_namespace)
0x0 VFS 关联 task_struct
0x0 files_struct
0x0 部分核心源码摘要
mount
mount()
系统调用是理解文件系统层次化的核心,它主要包含 3 个关键步骤:
1、解析 mount
系统调用中的参数挂载点路径 pathname
,返回对应的 struct path
结构
SYSCALL_DEFINE5(mount) → do_mount() → user_path() → user_path_at_empty() → filename_lookup() → path_lookupat() → link_path_walk() → walk_component() → follow_managed()
2、解析 mount
系统调用中的参数文件系统类型 -t type
和设备路径 devname
,建立起子设备的树形结构(如果之前已经创建过引用即可),建立起新的 struct mount
结构对其引用
SYSCALL_DEFINE5(mount) → do_mount() → do_new_mount() → vfs_kern_mount() → mount_fs() → type->mount()
3、将新建立的 struct mount
结构挂载到查找到的 struct path
结构上
SYSCALL_DEFINE5(mount) → do_mount() → do_new_mount() → do_add_mount() → graft_tree() → attach_recursive_mnt() → commit_tree()
0x0 用户态视角
open then write
以文件写入为例,先 open
再 write
:
open
:工作流程大致为,系统调用将创建一个file
对象(首先通过查找 dentry cache 来确定file
存在的位置),并且在 open files tables 中(即task_struct
的 fd table)分配一个索引write
:由于 block I/O 非常耗时,所有 linux 会使用 page cache 来缓存每次 read file 的内容, 当 write system call 时,系统将这个 page 标记为 dirty,并且将这个 page 移动到 dirty list 上, 系统会定时将这些 page flush 到磁盘上